Categories:

我一般不太會說出精確的數據,譬如「50%以上體熱由頭部散失。」

為什麼是50%而不是40%或60%?任何天氣狀況、人、穿著都一樣嗎?

所以當我看到「登山杖使用正確可以減少下坡時膝蓋22%的衝擊力」,就覺得很礙眼。會不會更正確一點使用,可以減少23%或25%的衝擊力?

記得小時候剛開始爬山,約莫27年前,歐陽台生老師就教我們使用登山杖,那是在山上拿登山杖會被笑的年代,拿兩支會被笑兩倍大聲,笑一樣久。

那個年代的大學登山社,裝備沒現在好,男生25公斤是標配,經常背到35公斤。很多學長到大四膝蓋就廢了,越勇猛的受傷越重。感謝歐陽老師,這麼多年的使用,讓我即使沒少背重量,仍然擁有健康的膝蓋。

功能:
要說登山杖怎麼使用,先得知道它能做什麼。登山杖最主要的作用,就是和地心引力對著幹,在平地和上坡的時候,用手的力量透過登山杖,幫助我們推進,減輕大小腿肌肉負擔。在下坡的時候,抵住前方,降低衝擊力,減少對膝蓋的衝擊。其次才是穩定,在崎嶇的路上增加支點。

使用姿勢
大部分在戶外使用登山杖的人,並不需要倚靠其穩定步伐,所以在平地和上坡的時候,不要讓杖尖擺動到你的前方,這樣會阻擋你前進,降低登山杖的作用。一般在平地的時候,拐杖擺在前方的功能是穩定步伐,不讓你跌倒,我們不需要。登山杖推向身體後方才能幫助你前進,推的力量越大,前進的力量就越多,腿部肌肉負擔就越小。

平地和上坡,不要讓杖尖超過身體。

下坡的時候和平地、上坡相反,我們擔心的是衝擊力太大,傷害我們的膝蓋,所以要先將登山杖抵住前方,再往前走,降低衝擊。

下坡將登山杖抵住前方。

崎嶇難行的路上,就沒有上下坡前後的差別,依照實際狀況讓登山杖幫助我們穩定步伐。

當然,當你熟練之後,上坡時登山杖提到身體前面也沒有不可以,這不是考試,必須小心翼翼不能犯規,放輕鬆隨著自己身體自然擺動。

登山杖長度:

因為在平地和上坡時,登山杖的功能是推進,所以建議長度是上臂和前臂垂直,手握登山杖的高度。這樣能有效地讓杖尖在擺動時保持在身體後方,不會因為太短而容易提到身體前方,然後推得夠遠。

然而這並不是規定,每個人腳長手長比例不同,你可以以這個長度為原則,使用之後進行微調,以求達到使用的目的。

因為上下坡的不同,所以大部分的指引會建議上坡縮短,下坡拉長。我自己喜歡一個長度到底,從沒因上下坡調整過長度,你可以嘗試過後自己調整,同樣的,這並不是規定。

登山杖握法:

如果你沒拿過登山杖,通常會是第一種握法,而大部分的教學,會推薦第二種握法。
第一種握法沒什麼毛病,和你握所有的棍子一樣。
第二種握法是由下往上穿過織帶,連織帶和握把一起握住,這樣能讓你在使用的時候,不論上下坡任何情況,手不需要花費太大力量去握緊登山杖,就能達到穩定的功能。

聽過這樣的說法,但我覺得不好。上坡用1,平地用2,下坡用3,說法是1握法最短,其次依序2、3,分別用在不同地形。

我對握法1沒意見,但特別不喜歡握法3,尤其在下坡時,衝擊力最大,這樣的握法相當不穩定。如果你能穩定地在下坡使用握法3,通常不是天生奇才的腕力大,就是登山杖借的力不夠多。

我喜歡握法2,也不會因為地形改變握法。我討厭握法3,但也不想說它錯,只能說青菜蘿蔔各有所好。

所以登山杖究竟能省多少力?降低多少衝擊力?答案就是你手上出的力越多,推進的力和減少的衝擊就越多。我如果下坡夠慢,手撐的夠好,對膝蓋的衝擊力就可以幾乎沒有。

Tags:

No responses yet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活動時程
2022 年 4 月
 123
45678910
11121314151617
18192021222324
252627282930